温馨提示
如需更好的体验效果,请用谷歌、火狐等浏览器打开。
不,谢谢
射频技术
发稿时间:2022-04-24

射频技术(RF)是通过特定穿刺针输出超高频无线电流,使局部组织产生高温,起到热凝固或切割作用,从而治疗疾病的技术;通过专门配置的神经刺激功能,可发现和精确定位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,用射频电流阻断或改变神经传导以达到解除疼痛的目的。射频技术缓解疼痛维持时间长,射频安全、可控性强,可在清醒的下完成,恢复迅速。

射频技术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慢性疼痛已有80余年的历史。 1931年,Kirscher首次应用电凝技术治疗三叉神经痛。20世纪50年代末诞生了第一台射频治疗仪,在治疗慢性疼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射频治疗镇痛原理:射频电流流过组织产生不断变化的电场,电场对组织中的电解质离子产生作用力,使其快速移动;离子在组织内摩擦和撞击产生磁场/热量(在组织内表现为场效应/热效应),使致痛因子分子机构及理化特性发生改变、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、神经传导顺应性发生改变,从而起到镇痛作用。射频技术优势:1、温度可控,可以产生准确定量的热凝能量;2、可以根据阻抗判断组织类别;3、可以应用神经刺激判定穿刺针是否到位;4、神经破坏局限、程度可控且可逆;5、穿刺针极细,组织损伤小,并发症少;5、微创、安全、简单、易于掌握;6、无手术瘢痕、可重复治疗。常用射频模式主要包括:标准射频模式、脉冲射频模式、双极射频模式。标准射频模式又称射频热凝或连续射频模式,是一种连续的、低强度的能量输出模式,电流产生的热效应导致蛋白变性、神经纤维破坏,从而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。脉冲射频模式一种不连续的、脉冲式的电流在神经组织周围形成的高电压、低温度的射频模式,脉冲式电流传导至针尖,在神经组织附近通过电压快速波动引起的场效应而起到镇痛效果。因其不损伤神经、不出现神经热离断所造成的感觉减退、酸痛、灼痛和运动障碍,又具有显著疗效,因而在疼痛疾病及治疗中拥有巨大潜力及应用价值。双极射频模式是由两根电极形成射频回路,可产生更加广泛的射频治疗范围,根绝参数和治疗目的不同又分为双极标准射频和双极脉冲射频。

射频治疗在周围神经中的应用

脊神经根射频治疗

带状疱疹后神经痛、神经根性疼痛、神经损伤后疼痛、术后切口痛,根据疼痛部位选择合适的射频模式

神经干射频治疗

1、三叉神经痛(上颌神经、下颌神经、眶上神经、眶下神经等);2、舌咽神经痛;3、脊神经后支痛;4、其他周围神经(枕神经痛、肋间神经痛)。

末梢神经射频治疗

1、头皮末梢神经;2、残肢末梢神经。

射频治疗在神经节中的应用

脊神经节射频治疗

带状疱疹后神经痛、神经根性疼痛、颈源性头痛、神经损伤后疼痛、术后切口痛等。

颅神经节射频治疗

三叉神经痛(半月节)

蝶腭神经痛(节)

交感神经节射频

腰交感神经节射频热凝: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顽固性疼痛、糖尿病并发的下肢血管病变、周围神经病变、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、顽固性下肢灼痛等。

奇神经节射频:会阴部疼痛。

射频在椎间盘中的应用

颈腰椎间盘突出症

射频治疗在关节中的应用

肩关节、骶髂关节、关节突关节、膝关节射频

 

射频治疗在软组织中的应用

治疗主要集中在筋膜和骨膜的连接处、肌肉的肌腹部位、骨筋膜室或骨筋膜管、骨与肌肉筋膜间隔区域等。